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招商引资 > 正文
    购物车
    0

    打开眼界】200万年前,一头渴坏了的老象陷入了淤泥……

    信息发布者:金色的星期三
    2019-12-07 19:35:56   转载

    【打开眼界】200万年前,一头渴坏了的老象陷入了淤泥……

    打开眼界

    200万年前,一头渴坏了的老象陷入了淤泥……


    省博里陈列的黄河古象化石骨骼。 图·卢伟山

    黄河象复原图

      新生代时期(6500万——1万年前)是哺乳动物大发展的时期。甘肃境内曾有不少地方发现黄河古象的化石。要知道,1万年前,人类就已经出现了。试想一下,裹着树皮的人类和这些巨大的古象同在草原和沼泽地里奔跑觅食,是不是很“二次元”?

      壹

      200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荒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一群黄河象,在一头年老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一下子兴奋起来,立马跑起来。

      那头年老公象跑在最前头,第一个跑到了小河边,连忙伸长鼻子去吸河水。可是小河里的水位很低,它把鼻子伸得足够长了,却还是够不着,这真是太不运气了,都快渴死了,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源,一时半会还喝不上。

      没办法,那头年老公象只能又往前走了一步,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侧,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紧跟在后边的象群,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吓得顾不上喝水,四散逃跑了。

      可怜了这头年老公象,原本只想跨进水里,美美地喝一顿,再洗个澡,好好享受一下,可是却深陷泥潭,难以自拔。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贰

      1973年的春天,甘肃合水板桥乡穆旗村的马莲河畔的一些农民在这里挖掘沙土,忽然发现沙土中有一段洁白的象牙。农民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在当地政府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一头大象的骨架,斜斜地插在沙土里,脚踩着石头。

      因为挖掘于黄河流域,古象被命名为“黄河古象”。

      肯定有不少同学已在甘肃省博物馆见识过这具黄河古象了,第一眼就被震住了吧。黄河古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的。前端的大象牙长三米多,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

      据科学家的判断,这是地球上早已灭绝了的一种剑齿象,生活在距今200-250万年左右,那时候的合水的古地域属亚热带干旱性草原气候。比较炎热,雨量较为充足,稀树之中水草茂盛,是古脊椎动物的生存乐园。更厉害的是,科学家们还是从化石站立的姿势,想象出了它失足落水那一瞬间的情景:

      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

      科学家们又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推想出了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没错,200万年前那头陷入淤泥而不能动弹的年老公象——就是科学家假想的这具黄河象化石的来历——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那头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骨骼和大牙却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叁

      黄河古象被挖掘时,刚发现的是牙,然后是头骨,围观的人们便猜测起来,有的说肯定是龙骨,有的说不是,一时争个不休。

      早些年的中学英语课本里,有一篇《盲人摸象》的文章,说有四个盲人都很想知道大象的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就说原来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说大象不是大萝卜而是一把大蒲扇;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就吵着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最年老的那位盲人摸到大象的尾巴,呵斥道:都不对,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到底大象是什么样子,据说几个盲人争论了一辈子,都说自己摸到的就是真正的大象。

      “盲人摸象”自然是个寓言故事,不过它有深刻的寓意:不能只看到一部分而应看全局才能了解事物的全面和真实情况。后来就用“盲人摸象”比喻和讽刺看问题以偏概全目光短浅的人。

     

    小知识

      化石与文物

      参观博物馆时,比之文物,孩子们更喜欢看的应该是各类古生物化石,就像恐龙化石、古象化石、剑齿虎化石等等会令参观的孩子们兴奋不已。这些或完整或残缺的古动物骨骼化石,可以直观地让孩子们模拟畅想史前的大型动物们,想象他们伟岸奇特的样貌和习性以及他们生活的史前时代的地球环境。参观古生物化石不仅增长知识,还可以激发孩子们探索自然、了解历史的兴趣。

      当然了,恐龙、大象等只是古生物化石中极小的一部分。用地质学专业术语定义:化石,或古生物化石指的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留存于地层中的生活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像各类藻类化石、草叶化石、鱼虫化石、足印化石等等。很多人不知道吧,琥珀这种装饰品其实就是化石。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

      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文物则是人类历史的见证。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所有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都可称之文物。文物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人类历史以来”,而化石的研究则是“史前”的地质时期。因而,在科学研究范畴上,文物研究属社会科学类,而古生物化石研究属自然科学类。研究文物叫考古学,研究古生物化石属古生物学。

     延伸下

      和政铲齿象


    和政动物化石博物馆里的铲齿象头骨发育系列化石。 人民网图

      比新生代晚期(距今200-250万年)的黄河古象剑齿象早2000万年的中中新世(距今2300-530万年),在欧亚大陆还游荡着另一类古象,这种古象没有长长的像剑一样犀利的牙齿,它的极度拉长的下颌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牙,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所以得名铲齿象。据研究者推测,铲齿象生活在河湖边,用像大铲般牙齿切断并铲起浅水植物,再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

      铲齿象的化石虽然在整个旧大陆到处都有发现,但最典型、最好的却要算中国发现的。而居中国铲齿象出土数量之首的当属甘肃和政。铲齿象化石是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的骄傲,该博物馆馆藏有世界上最完整的铲齿象化石。不仅有最完整的,还有一字儿排开一整套的铲齿象头骨化石,按骨龄排序,最小的才3-4个月大,最老的都40岁了。如此完整的铲齿象发育生长序列头骨化石,可谓世所罕见,有机会的话,真应该去和政见识见识。 文/广雅

    QQ浏览器截图20191030133207.png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